10月20日,在太阳成集团tyc7111cc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成立大会召开之际,中国人民大学与太阳成集团tyc7111cc联合主办的全国第十一届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理论研讨会在吉安市成功举办。研讨会包括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主题报告会和三场平行论坛。主题报告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副校长王海军主持,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党委常委、副校长敖四江作总结讲话。
主题报告会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等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的专家依次发言。专家们聚焦中共党史党建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主题,从原创性概念、内在知识体系结构、学科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学科间的关联、学科发展中的“两个结合”、大数据时代的学科发展以及学科发展的动态趋势等视域进行阐述。大家普遍认为,中共党史党建学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要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加快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高质量发展。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党研究所所长丁俊萍教授认为,理清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基础性概念的内涵,是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抓手,具有重要的政治、学术和现实意义。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的基础性概念研究必须强化思想理论引领,重视马克思主义党建经典著作的研究阐释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华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金龙分析了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内在结构,认为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包括学科知识体系、学术知识体系、话语知识体系和问题知识体系等,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既是整体的、系统的,也是分层的、具体的,是政治性与学术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继承性与创新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副教育长、一级教授柳建辉从机遇和挑战两个视域分析了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发展的未来,认为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发展的机遇与中国共产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和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密切关联。中共党史党建学要利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一级学科的设立等机遇,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面临着如何从自主知识体系转化为国际话语体系、如何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的关系、怎样建构良好体制机制等挑战。

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利生教授认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是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的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经历了提出、发展和演进的过程。要理清党内政治生活的各种相关概念,避免语义发生歧义。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宋学勤认为,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只有科学认识和把握二者之间的“同”与“异”,才能保证两大学科在实现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拓宽研究视野、实现跨学科交流,共同构建大学科群,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坚实的学科支撑。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周良书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和方法,认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能够以历史主动精神,吸收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的有效经验和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新时代,要实现“两个结合”,必须切切实实对优秀传统文化本身进行研究和认知。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海燕教授认为,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作为最能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之一,在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国家战略的引领之下,进行大数据思维的变革是发展前路和首要任务。需要革新的不仅是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领域治学的态度和方法论,更要扩大专业队伍的学科背景和专业技能,发挥新设一级学科的后发优势。同时,也要探明传统范式与新兴技术融合的边界,警惕一味地沉迷于新技术在方法论变革中展现的技术魅力,始终在统一性和科学性、政治性和学术性方面做好平衡。

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原校长张泰城教授从知识生产的角度分析了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的动态趋势。认为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呈现成果数量稳步增长、学术队伍不断壮大、研究平台日益增多、知识生成出现复杂链群关系、知识结构扁平松散等鲜明特征。随着红色文化资源研究有了明确的学科归属后,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体系化、学理化不断增强、育人的课程与教材建设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亦呈现新的特征。
在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实践教学主题报告环节,6位专家作主题报告。专家一致认为,红色文化是坚定历史自信的“根基工程”,更是推动思政课改革的“源头活水”。未来需在加强资源挖掘、跨区域协同共享、师生互联互通等举措上创新,推动师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创造”,让红色故事“入脑入心”,发挥精准长效作用,实现“以红色铸魂、以文化聚力”的目标。

专家代表作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实践教学主题报告
主题报告会后,“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红色文化资源与数字赋能研究”等三个平行论坛同步举行。专家们深入探讨红色文化资源与自主知识体系、思政课教学改革、数字技术赋能等内容,聚焦当代价值转化与实践创新,进行深入研讨。

“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红色文化资源与数字赋能研究”平行论坛
在会议总结环节,各平行论坛代表作总结汇报。大家一致认为,本次研讨会研讨充分、亮点纷呈,以专题研讨形式汇聚权威专家观点,推动理论深化与实践转化,有力地促进了红色文化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和《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导刊》、地方党史研究室、革命纪念馆、干部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师生代表共计200人参加了研讨会。(文:李琴、赖桂芳、董志铜;图:赖桂芳、陈云凤;审核:肖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