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郭媛媛 记者 张静) 以青春之名,赴温暖之约。在吉安,一群年轻人用脚步与声音,为视障群体编织了一张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公益网络。作为全国首个“大学生志愿者+视障人士+高校视障教师”组成的团队,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红五星残健共融公益社团以助盲跑为核心,始终以“带领盲人朋友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为使命,构建起覆盖运动、出行、心理及中途失明者生活重建等全方位服务体系。
助跑微光
用脚步丈量自由,让奔跑重塑生命
“注意呼吸与步伐,终点离我们不远了!加油!”社团理事长李驰熙一边提醒盲友注意身体平衡,一边为大家加油打气。每个周日的清晨,“红五星公益”的旗帜都在白鹭洲书院健步道上迎风飘扬,志愿者与盲友挽着一条印有“红五星”标志的领跑头巾并肩奔跑,加油声与脚步声在晨光中交织。
盲友袁师傅是例跑的“常客”,他经营着一家推拿店。“刚来的时候我跑一公里都喘得不行,现在跑五公里轻轻松松!多亏了胡老师把我们和这些有爱心的孩子们聚起来,在‘红五星’结交朋友、锻炼身体,很开心!”袁师傅笑着说。
袁师傅口中的胡老师,是太阳成集团tyc7111cc艺术学院副教授胡亮。两次视网膜脱落导致胡亮的右眼失明、左眼视力仅0.01,越来越模糊的视线给工作与生活带来巨大挑战。慢慢地,胡亮通过跑步调整身体与心理状态,利用电脑、手机的无障碍设置和读屏软件正常完成教学任务,“创建一个公益组织,去帮助更多盲人”的想法也在心中萌芽。
2022年,胡亮带着20多名学生成立了“红五星助盲跑团”。3年来,同行盲友从一两个人发展到200余人,3000余名志愿者累计陪跑5万余公里,足迹遍布北京、南昌、遵义等城市的马拉松赛道,斩获700余块完赛奖牌。他们还与当地残联、盲协合作,将典型经验与本土实践结合,联动社会资源,为盲友提供从生活重建到职业发展的全周期支持。
声绘光影
用语言解构画面,让电影抵达心灵
日前,在吉州区残疾人服务中心,红五星团队组织了一场为盲人口述影像的活动。“他多害怕这只是一场梦啊,泪水怎么都止不住,肩膀剧烈起伏着,拳头狠狠抵住嘴唇,可呜咽声却还是冲破指缝。这么多年来的努力终于成功了……”志愿者张盼盼用细腻的语言,为18位盲友“解说”电影《小小的我》。伤心场景语调低缓,愤怒情节音量提高,张盼盼通过声音的变化,让盲友感受演员情绪的起伏。
电影《小小的我》的口述文本约2万字,由包括张盼盼在内的5位志愿者分工撰写。文本历经3次彩排打磨,只为让盲友通过声音“看见”电影中的情感流动。
“盲友听不懂方言,得把对话里的川味‘翻译’成口述画面。”第二次彩排期间,“1号观众”胡亮对张盼盼说。为解决电影中四川方言的理解难题,团队连夜修改文稿。第三次彩排时,5位志愿者以饱满情绪投入到讲解中,把之前忽略的细节变成盲友们可以想象的画面。
观影结束后,盲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电影带来的温暖与力量,还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如:对特定场景的细节补充、节奏快慢的变化,以及电影声音与口述声音大小的调整等。这些建议被张盼盼一一记录下来。
“口述影像不是单向的讲述,而是用声音搭建一座桥,让视障者在想象中与光影世界相拥。”张盼盼说。
又见阳光
用技术赋能创业,让微光汇聚成炬
5日,3名学生志愿者和胡亮组成临时“剧组”,来到视障创业者邹小平的生态养鸡场拍摄宣传短视频。在学生志愿者周芷维的“导演”下,邹小平在镜头中准确说出每个鸡种的特点。志愿者们既当“摄影师”又做“销售员”,帮邹小平梳理鸡苗卖点,吸引消费者购买。
邹小平的养鸡场有5个特色鸡种,但因宣传障碍难以打开销路。胡亮邀请传媒专业学生撰写视频脚本,制成短视频发布到邹小平的账号进行推广。“我们不仅要帮他卖鸡苗,更要让他的创业故事被看见。”周芷维说。
这并非红五星“又见阳光”项目首次聚焦视障群体发展。此前,他们组织视障出行陪伴活动,带盲友逛景区,用脚步丈量城市;开展手机操作培训,帮盲友融入数字世界;联合公益组织举办独立出行训练营,帮他们重建“空间安全感”。
“以前,我以为‘帮助’是单方面给予,现在我明白了,帮扶是一场‘双向奔赴’。热爱与专注能突破障碍,邹师傅虽然视障,却靠勤劳的双手自力更生,这让我在实践中理解了‘平等、互助、奋斗’的意义。”周芷维说道。
https://www.jxcbw.cn/newsContentM?newsid=1942209358209277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