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展师生学术视野,深入了解前沿科技动态,10月17日下午,吉安市举办中国工程院跨域无人集群协同探测系统学术研讨会期间,我校特邀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世忠先生来校作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观察》的专题学术报告。讲座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段学民主持,中国工程院一局副局长刘元昕、北京网络数据研究所工程师汪涛、市科协主席龙兵和市科协学会部部长罗永平出席了活动,我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和数理学院师生代表共计240余人聆听了讲座。

吴世忠院士从“技术发展势不可当”“风险隐患复杂多元”“青年学生大有可为”三大板块展开,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从窄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深入剖析了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大应用“四大支柱”协同演进的最新趋势,并结合国际前沿案例,展示了AI在科学研究、民生改善、社会治理乃至军事领域的深远影响。
在风险治理方面,吴院士重点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模型安全、伦理规范、应用风险、国家安全等多层面带来的挑战,并介绍了国际社会在AI治理方面的最新动态与争议焦点。他强调,人工智能已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治理问题、发展问题和安全问题的交汇点。

在谈到青年学生的责任与机遇时,吴院士鼓励同学们“敢想、敢做、敢闯”:跳出“工具思维”,成为AI未来的“定义者”;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场景,成为AI落地的“破局者”;瞄准技术“无人区”,成为前沿领域的“攻坚者”。他特别指出,中国在AI领域已从跟跑逐步迈向并跑,青年一代应树立科技自信,勇于在开源生态、多模态融合、智能体系统等方向实现突破。
段学民副校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吴世忠院士的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刻,既有对人工智能发展脉络的系统梳理,也有对安全风险的前瞻研判,更有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整场报告不仅是一场顶尖的学术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为我们准确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深刻理解科技伦理责任提供了重要指导。他勉励在场师生,要深刻领会吴院士报告中蕴含的科学精神与时代担当,既要勇于探索技术前沿,也要始终保持对安全的敬畏,努力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敢想、敢做、敢闯”的创新型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贡献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的智慧和力量。

整场讲座内容翔实、视野开阔、思想深刻,现场师生反响热烈。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学习,不仅加深了对人工智能技术脉络与发展趋势的理解,更增强了在AI时代勇于探索、敢于担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文:黄满琴、刘文杰;图:赖桂芳、董志铜;审核:朱玉雯、隋岩)